青原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名城四合坊|四合院建筑的传统文化蕴涵

2020-11-13| 发布者: 青原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四合院是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世代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四合院中央的院落空间是四合院主要活动的枢纽和中心,...

四合院”广义的讲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形式,大到紫禁城、小到百姓民居,都是四合院,这里仅以北京四合院民居为例谈一点工作体会。

四合院是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世代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四合院中央的院落空间是四合院主要活动的枢纽和中心,它与四周房屋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由于人的活动使空间产生动感和亲和力。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限制了建筑个体的发展和内部空间的扩展,但却营造了发达的群体空间,而这高超的群体空间艺术正是四合院精华所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四合院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

四合院

阴阳和合——四合院的哲理观

四合院所反映的哲理观,首推阴阳、五行、八卦思想。在四合院的构成和空间组合上,阴阳法则倍受遵从。“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阴阳往来,即合天道自然,吉昌之象也。”(《黄帝内经》)

首先,院子在形态上是由四周房舍相围合,外‘实’内‘虚’构成一对阴阳关系。其次,组合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主导下次第排列门屋和正堂,再配以两厢,而‘门堂’这一主一次又是一对阴阳关系,在等级上有严格要求。东西厢的配置亦成第三对阴阳关系,以横轴线贯之。而在纵横线交织控制院落关系之中,纵为主,横为次,形成第四对阴阳关系。

“天地一气,阴阳所根,赋万物以动植,禀五行而化成。”(《青囊海角经》)五行在风水理论中一向具有重要意义,“凡一术数之成立,必有所谓本源者。本源者何?即五行等是也。”(《堪舆易知》)八卦最早见载《周易》,各种传统哲学理论无一不是由《周易》首开端绪。而四合院就是一个整体序列布局完整的八卦空间,四合院文化之深奥由此可见一斑。

四合院

“天人合一”——四合院的环境理想

四合院的环境理想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就建筑而言,天人合一的落脚点在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协调而是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注重在形态上建筑与自然的交融,更注重心理与自然的共鸣。四合院通过共生——生态关联的自然性,共存——环境容量的合理性,共荣——构成要素的协同性,共乐——景观审美的和谐性,共雅——文脉经营的承续性,让人感受和体悟人与自然、人与人相融相谐的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

四合院

人本主义——四合院的整体和合特征

四合院的思维观具有人本主义的整体和合特征,这种整体和合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的现实生存和生活需要决定了民居建筑的选址、布局、营造和装饰装修。人的现世生存和生活需要是多方面内容的组合,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条件和环境的差异,这些内容组合特征必然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把人与建筑完美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培风脉,壮人文”,这种良好的、有文化继承性的、整洁舒适的建筑环境是可以被感知的,更进一步讲,人的文化素养与人所处环境的质量是相辅相成的。

四合院名城四合坊

长幼尊卑——四合院的宗法观

宗法是以天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起源于原始氏族公社的祖先崇拜。这一思想观念对建筑的影响是深刻的:首先,宗族观念要求父子,亲属生活在一起,以免削弱宗族的力量,这一思想基础就决定了建筑的基本模式是许多房间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另外,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根本,土地是宗族赖以发祥的根本,因此房屋必须立足于土,这就排除了建筑向上发展的可能。在宗法思想的制约下,中国古建筑就出现了典型的特殊风貌:紧贴大地,朝着水平发展,以某一房屋为中心向前后左右伸展的多组单层建筑群体。四合院正是这种特殊风貌的集中体现。另外,从“尊祖”这一基本信仰又派生出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建筑等级制度作为宗法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严密的等级制度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间架、屋顶做法,以至细部装饰都纳入了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

四合坊名城四合坊

在北京,或许你攀过了香山,登过了长城,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园林景色已经心满意足,其实北京四合院才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参观体验一番的!或许有朋友会说故宫不就是最大的四合院吗?这个是事实,但是在故宫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是不允许进入室内参观欣赏的,最多也就是在院子里逛逛,无法真正体会到四合院文化的艺术底蕴到底是多么的伟大,【名城四合坊】随时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体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筑——四合院。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原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青原新媒体 X1.0

© 2015-2020 青原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