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在黄河之畔的美术馆,听闻艺术里的“水之回响”

2023-05-14| 发布者: 青原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水之回响”特展现场。视频:银川当代美术馆(04:30)“若身处于河畔的展厅内,展厅外不息的黄河与展厅内流动...
白癜风治疗费用

“水之回响”特展现场。视频:银川当代美术馆(04:30)

“若身处于河畔的展厅内,展厅外不息的黄河与展厅内流动的‘水之回响’遥相呼应。”对于在银川当代美术馆正在举办的“水之回响——2023中国银川黄河文化旅游节特展”,策展人赵子懿如是说。

澎湃新闻获悉,这一展览从地缘出发,由黄河展开,讨论水在西北的独特意义以及由此生发的全新想象。展览分为两个版块,一为“对话”,聚焦于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艺术转换;二为“临水”,基于艺术家对河的观察和临水的体验,通过数字艺术、摄影、绘画、装置等多种呈现方式谱曲“水之回响”。

“将‘水之回响’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策展的初衷是基于美术馆本身的地理位置,作为第一座毗邻黄河的当代艺术场馆,尤其是在银川这座西北小城中发声,我们希望以在地性作为依据,讨论来源于不同国度、不同语境、不同身份的当代艺术如何在地方被建立。”展览开幕当天,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银川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赵子懿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介绍说,“黄河”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常常被拟人化,作为“母亲河”,银川在它的怀抱中生生不息。将“黄河”作为银川当代美术馆策展研究的方向之一,我们一直企图追溯它在漫长的时间里为我们留下的以及未来我们即将参与的,不管是一套约定俗成的话语体系,还是一段源远流长的文化民俗,抑或是一段数字编程的虚幻梦境。“水之回响”即是希望从地缘出发,由黄河展开,讨论水在西北的独特意义以及由此生发的全新想象。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银川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赵子懿为现场嘉宾作专场导览

参展艺术家邬建安说:“我在银川当代美术馆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动力和魅力,这里把我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当作合理的诉求,对艺术家持非常包容的态度。在这样半沙漠、半河岸的空间环境中,能有如此特别的一个当代艺术阵地,我相信这一次的经历会沉淀为我未来闪光的记忆。”

参展艺术家翟一涛在致辞中提及童年在陕西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他对于黄河的理解,这次展览让他的记忆转向了宏观的视角,看到了各位参展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以及以水为媒介的创作和理解,希望银川当代美术馆可以发掘黄河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观众们的精神家园。

王绍强《山抹微云之二》

陈抱阳《未被证伪》

张小涛&张无量《神鸟》

开幕当天,赵子懿为现场嘉宾进行了专场导览。在现场可以看到,艺术家王绍强的作品以人文和地理为核心,借助水墨的性灵、复叠与移积,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条线索融会贯通,赋予作品更加宏阔的视觉表达。艺术家陈抱阳依据与黄河息息相关的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观众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从现实世界穿梭至虚幻空间,他让原本静态的魔方、海龟、机械文明、树枝、球体、九尾狐、河图洛书……在屏幕中幻化成真,构建了可自由游走的想象飞地。艺术家张小涛则试图用儿子量量创作的《未来》册页中的虚构的神兽和符号来与马王堆帛画中的神鸟、龙、蛇、马、兔等神话符号来进行深度的对话,通过数码输出、视频投影、光影营造等手段,为观众奉上一出奇幻冒险。

翟一涛《沿河而行》

张克纯《沙漠里的湖》

蔡雅玲《水之回响》

中华民族多依河而居,中华文明依河而兴,河流穿越了漫长的历史进而哺育着两岸的生灵。艺术家翟一涛的系列作品《沿河而行》从成都到陕西华阴,沿黄河途经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行驶7000多公里进行古迹遗址考察并进行拓印,这种类似于“考古”的方式让身体介入现场,从遗骸中找寻生命的体悟。艺术家张克纯也是同样选择了行走的观察方式,他的镜头充满诗意,刻意运用景别将人和环境的比例差距无限放大,作品中的黄河被强烈的人格化了,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平静又隐忍的氛围。山西出生的艺术家蔡雅玲则通过800根风铃管构建出了想象中的黄河形态,风铃管通过观众的触碰随机地触发声响,就如同时急时缓的黄河,观众沿黄河几字形的走向出发,从最初发源的清脆短促到中段雄浑回荡的高昂,继而唤起记忆中对于黄河的印象。

限像工作室新媒体作品《回响》

时至今日,“水”已不独以物质形态出现,它能够化身为数据、公式、算法、编码等一系列可操作、可编辑的数字语言。张海超、李琨以空间场域实时数据为驱动源的沉浸式数字交互“活系统”,通过不同维度数据感知、反馈技术模块的叠加融合产生持续迭代进化系统形态,基于对黄河水文及流域声音的采集,进而呈现出一条可视化的具有互动性的长河。限像工作室呈现的新媒体作品《回响》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三维模拟技术和算法解构,将黄河流域的物理数据进行视觉艺术化共振,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重最重要的感官体验参数进行融合,试图激发出黄河流域悠久的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当下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回响”。柏林的Onformative工作室作品《蜿蜒的河流》由算法生成的实时视觉效果和AI创作的音乐伴奏构成,以宏观的空间视角、鸟瞰的视觉角度切入,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时间意识来感知河流的变化。

陈琦《万物》

桑火尧《深深浅浅觉非梦》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水总是被赋予特殊意义与表达,水的禅意,是一种接近自然、追求内在和谐的修行方式。艺术家陈琦的“水”系列作品分别以液态的水和气态的云为主题,通过水分子气态、液态、固态的不断循环,陈琦通过“水”给予观者想象,在真与幻的境界中投射出其对于生命、时间的思考及对人类情感的咏叹。艺术家桑火尧将“水”这一媒介材料作为作品的核心,开创了包含中国古代哲学和诗意的“境象主义”,曾经空运了长江、牡丹江、雅鲁藏布江和钱塘江的水,亲手调制的矿物质颜料创作出了似乎不应该属于水墨画的玫红、湛蓝、粉紫,形成了其绘画符号。艺术家陈淑霞试图从自然分层的景象提取出与心灵契合的形象,以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自然本体论立场,将油画材料转换成中国化的视觉语言。

陈淑霞《后山》

据赵子懿介绍,展览在负一层展厅中开启民间美术与当代艺术的对话,试图在紧密地交流中,触发对话与质询。特别选取在黄河流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与“剪纸”,展出国家级非遗传承大师汪天稳的巧夺天工的“汪氏皮影”作品,并邀请与汪天稳合作超过十五年的著名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呈现大型皮镂作品《九重天》。

邬建安《九重天》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水之回响——2023中国银川黄河文化旅游节特展”开幕现场

“若身处于河畔的展厅内,展厅外不息的黄河与展厅内流动的‘水之回响’遥相呼应,这种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有趣互文将观众领入关于水的想象。我们企图破坏观众对于‘水’固有的观念,摆脱既定的模式,赋予‘水’全新的叙事结构和概念内涵。”赵子懿说,“我们希望在美术馆里创建的是一个不仅仅是可视的,而是可思、可感、可知的场域,所以在此聚集的人们都可以像站在水波之中,从自身向外一圈圈地泛起涟漪,以黄河为出发点,却不局限于此,而是延伸为对天下之水的关怀。”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8日。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原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青原新媒体 X1.0

© 2015-2020 青原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